2025年4月18日下午,由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宣传部和肇庆校区主办、七星乐知书院承办的“AI时代更需要四书的生命情感智慧”专题讲座在肇庆校区举行。该讲座由著名的儒学研究专家柳恩铭博士主讲,肇庆校区江金锁主任主持,一场先秦儒家思想与智慧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。

柳教授开场指出,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构成的“四书”,并非简单的知识载体,而是蕴含着与生命紧密相连的情感智慧与伦理秩序。他回溯朱熹等宋代儒者系统阐释“四书”的历史,强调其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重要意义。以雾霾治理为例,他援引《孟子·尽心上》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,揭示环境危机背后,是人们对“天人合一”“敬天爱人”传统观念的背离。

在技术伦理层面,柳教授以布克先生制表的故事切入——自由状态下布克能制造高精度钟表,囚禁后却难以企及,借此说明良好的伦理环境对科学研究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。对比中国与瑞士、以色列等在手表制造、军工设计等领域的差距,他直言,唯有秉持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的专注精神,才能突破发展瓶颈。
柳教授对“四书”进行深度剖析:纠正朱熹对《大学》“明明德”“亲民”的解读,认为前者是弘扬天赋德性,后者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价值;以刀郎的艺术成就为例,解读《中庸》“中和”之道;指出《论语》的人本智慧与终身学习理念,并强调孟子“民为贵”思想与当代民本理念的呼应。此外,他对比孔孟原儒与宋儒在宇宙观、忠诚观、政治观和教育观上的差异,展现儒学的发展演变。
柳教授结合自身从教师到教育管理者的经历,分享将传统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实践。他坚持“有教无类”,尊重师生个性,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新时代人才,其教育理念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。

互动环节中,师生踊跃提问。针对“知行合一”的实践困惑,柳教授以近代革命志士为例阐释“知善必行”;面对“国学能否指导AI发展”的疑问,他犀利回应:“AI可模拟知识,却难传承智慧,缺乏‘仁者爱人’的底色,算法只是空壳”。面对江金锁主任关于王阳明心学与佛家思想的深度提问,柳博士通过汶川地震中母亲护子等案例,剖析儒家仁爱、佛家慈悲与心学良知的不同侧重,点明三者在精神修养层面的独特价值。
讲座最后,孔祥银馆长进行总结,他指出,柳教授对传统经典的深度解读,让师生们对传统价值观与伦理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。他特别提及,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以《易经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激励青年,与今日柳教授的阐释遥相呼应,以鼓励学子塑造品德、追求卓越。这场讲座启发了同学们从传统智慧中汲取力量,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践行仁爱、忠恕、孝慈、诚信等价值观,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。
[供稿:文诺]
[编辑:黄晓桐]